成都市高職院校教師招聘公告(成都高等教育)
何為好的成都職業教育?家長的回答很樸實:在校能學真本事,畢業找到好工作,市高師招讓孩子健康成長近年來,職院成都聚焦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的校教痛點問題,如對產業發展趨勢洞察不夠敏感敏銳、告成產教融合的都高等教深度與實效性不足、專業布局存在重復交叉現象等,成都印發了《成都市市屬高職院校專業優化調整實施方案(2025-2027)》,市高師招通過整合校局地資源共建優質專業,職院融入“立園滿園”提升專業內涵,校教深化產教融合促進專業貫通,告成分類推進、都高等教分步實施、成都分校行動,市高師招有力有序推動4所院校專業優化調整。職院
《方案》明確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到2027年,成都市屬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率將達88%,與園區重點產業匹配度達100%,形成產教融合發展新生態,打造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先行區那么,成都職業教育專業調整的實際成效究竟怎樣?調整后的專業是否真正契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專業調整又為園區產業發展注入了哪些新動力?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成都市屬高職院校、相關合作企業以及產業園區,從畢業生就業情況、用人單位反饋等多方位了解此次專業優化調整的真實現狀。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基礎實訓室 “入學即就業”:拓寬“校門-職場”通道,專業調整率達40%一條真正用于市場訂單生產的顯示模組封裝產線,如何成為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練兵場”?走進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大樓“校中廠”——高仿真顯示模組實訓車間。
從機器設備到人員操作流程,這里1:1還原了電子信息企業生產車間模組封裝生產產線現場,一群身著工作服的學生正圍在一臺生產設備前,學習模組綁定工藝實操課程這條高仿真顯示模組產線涵蓋綁定、點膠、膜貼合、脫泡、CG貼合五個主要工序環節,1:1模擬還原真實生產環境。
這不是工廠實習,而是智能光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的日常課堂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高仿真顯示模組實訓車間-校中廠 “在‘校中廠’里,大一、大二的學生便能接觸到當下主流的產線技術就拿電子信息產業來說,成都相關龍頭企業的專業工程師會走進校園授課,助力學生完成從‘知曉理論’到‘熟練操作’的能力躍升。
等到了大三,學生則會進入‘廠中?!邮軑徫粚嵺`輪訓,以便快速適應企業環境”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涂智介紹,通過這種產教深度融合的模式,“大多學生實現了‘入學即就業’同時,通過專業優化調整,不僅顯著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更為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涂智專業優化調整帶來了哪些變化?在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衛星通信實訓室,一組學生正圍繞高性能計算機,專注處理從衛星實時回傳的多光譜遙感影像據悉,今年該學院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全省高職院校中首個空天產業學院,并同步增設衛星通信與導航技術專業。
而這,正是成都以“產業需求側”精準牽引“教育供給側”改革發展的縮影在拓寬學生從“校門”邁向“職場”的通道上,截至目前,成都4所高職院校已與新華三、卡諾普等企業共建工匠學院、特色產業學院等38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31個,開設訂單班51個。
校企合作開發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等標準68個,從源頭提升了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市屬高職院校專業優化調整,核心驅動力來自產業發展,根本目標是提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成都4所市屬高職院校已停辦合并商務英語等專業25個、升級改造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專業27個、新增無人機測繪技術等急需緊缺專業13個,“專業實際調整率達40%,新增緊缺專業共完成招生800余人。
”雙向奔赴: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專業與產業鏈對接率達66%2020年,電子信息成為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目前,成都已匯聚京東方、天馬、中光電、出光興產等一批國內外領軍企業和關鍵配套商,形成覆蓋玻璃基板、發光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成職-京東方新型顯示產業學院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職校生的職業發展也迎來了更多機遇2019年畢業于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光伏發電專業的胡立勇,如今已是成都某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的BP工程師他感慨道:“這種培養模式為我們職校生提前打破了學生與職場之間的‘墻’,讓我們更早適應企業氛圍。
”在薪資待遇方面,他坦言,“畢業之后,我們同學當中超過80%的人都選擇留在成都,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我個人而言,薪資待遇相當不錯,父母對我的工作也非常滿意”作為用人單位,高新西區全球半導體顯示產品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面向產業適時優化調整專業方向,通過校企合作機制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利用“校中廠+廠中?!膘`活開展教學,將企業員工的KPI考核融入學生考核評價中,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基于生產崗位的課程資源,將企業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增強了學生崗位實操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更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產品制造生產基地SMT貼片實訓車間在農業人才培養領域,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與通威共建產業學院通威農發相關負責人表示,專業優化調整是立足城市發展需求、前瞻布局人才培養的務實之舉此次雙方圍繞微藻高效育種、循環水養殖、智能工廠等產業前沿方向布局專業合作,將企業戰略與技術需求直接轉化為專業建設核心,破解了傳統專業與產業脫節的痛點,讓教育供給精準對接產業發展剛需。
當前,成都正通過評估機制,建立“紅黃牌”專業清單,有序推動停辦一批紅牌專業、改造一批黃牌專業、合并一批重復專業、新增一批緊缺專業、保留一批優質專業經過優化調整,成都市屬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的對接率,由53%提升至66%;與全市35個產業園區構建深度聯動機制,對接率由59%提高到67%。
根據《方案》到2027年,成都市屬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率將達88%,與園區重點產業匹配度達100%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徐美娟 攝影記者 王勤編輯 郭宇